【资料图】
5月18日至20日,由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北京建筑大学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智能建造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钢结构行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此次论坛以“绿色产业、智能建造”为主题,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通过专家研讨和技术分享等多种形式,旨在引领行业共同探讨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
高效智能建造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进程加速
钢结构产业是建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钢材为主要材料,采用钢框架结构形成建筑主体。相比传统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度、施工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等领域,近几年在居住建筑领域也日益增多。
与传统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现场施工作业不同,钢结构住宅的构件可以在工厂进行预制,然后现场进行组装,这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先天优势条件。
高效建造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关键挑战之一。据悉,钢结构住宅构件的高效建造需要完善的制造工艺和标准化设计,以确保构件的精准制造和现场组装的高效进行。
如何协同产业链,完成钢结构住宅构件的高效建造?5月20日,在北京顺义新城第18街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项目现场,参加论坛的嘉宾纷纷为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实施的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点赞。
据介绍,顺义新城第18街区公租房项目为北京市第一个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实现了“纵肋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北京市规模化落地实施。
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开展了钢结构高效连接节点构造、大幅面高性能UHPC外围护板、建筑结构功能一体化楼板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企业在实践中打通内部研发、设计、生产、施工业务,形成了“设计研发+部品生产+工程承包”一体化平台,通过设计方法的优化、生产制造的工业化、智能化建造方式的引入,提出了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为高效建造提供了可行的实施方案。
作为绿色装配式建筑示范应用的先行者,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在北京顺义项目、房山平各庄集租房项目和河南村项目中进行试点应用,通过这些试点项目的实践与总结,企业将积累可实施、可复制推广的试点建设经验,积极发挥带动效应,较好地解决了制约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高性能围护系统配套技术难题,有力推动了钢结构建筑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 擦亮钢结构住宅绿色健康底色
传统的混凝土墙体对于保温、隔音等方面的性能要求较高,而钢结构住宅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围护体系才能满足这些要求。
突破这一发展痛点问题,需要在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上进行创新,寻找更适合钢结构住宅的围护体系解决方案。为此,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开展系统性创新,进一步促进住宅建造方式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北京市顺义示范项目中,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形成了系统完善的SURF居住建筑产品整体解决方案。SURF居住建筑产品为融合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优点于一体,具有全生命周期可适应性的新型居住建筑产品体系。
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利用多年积累的钢结构(S)、外挂墙板(U)、增韧发泡内隔墙板(R)、预应力大跨度楼板(F)等创新技术,对国内现有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居住感受不佳、外围护体系易开裂渗漏、传统装配式装修内隔墙空洞感强烈等问题,构建多维度需求指标,集成应用绿色低碳装配式钢结构体系、超薄高强大幅面UHPC外挂墙板、高性能大跨度预应力叠合楼板等创新技术,优化集成建筑构成系统,形成高品质、绿色低碳、健康宜居、适应功能需求及运营模式多样性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成套解决方案。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为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在行业内树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彰显了其在技术引领能力方面的卓越表现。
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在北京市保障房中心提出“新三板”的要求指导下,在房山琉璃河平各庄项目中,将纵肋叠合剪力墙与钢结构在结构体系上进行结合,研发了一种全装配外筒内钢框混合结构体系。主体结构采用预制混凝土外筒+内钢框架,外围护采用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楼板采用结构装修一体化预制楼板,梁柱节点采用Z字形梁柱连接节点,卫生间采用整体卫生间,管井采用集成管井,设备管线采用集成设备带,内隔墙采用增韧发泡内隔墙。这种体系的优点有结构抗侧刚度大、内部空间灵活、外围护防水保温隔声完美解决、装配式产品集成度高、施工效率高、节约工期明显。这个体系目前是解决钢结构住宅外围护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为钢结构住宅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实现了减工序、减工期、提品质的目标。
“通过技术创新,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实现了钢结构住宅的高效建造和围护体系的优化,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参观项目的嘉宾指出,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钢结构住宅的品质和性能,也推动了产业的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作为国内一流的绿色建筑服务商,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助力建设更加健康、绿色、宜居、智能的理想社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