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正文
聊城高新区:以标准化为抓手 助产业提质增效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11 06:34:44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龙秀生


(资料图)

7月7日,在位于聊城高新区的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加紧赶制一笔来自俄罗斯的激光清洗设备订单。得益于企业具有的技术优势,这家科技型企业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2%。

该公司总经理马新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抓住了一个关键——标准制定。该公司牵头制定了2项航天领域团体标准——《运载火箭铝合金材料焊接前表面激光清洗检验方法》和《热控涂层激光精密成型试验方法》,实现了国内标准体系在航天领域的突破。

近年来,聊城高新区围绕高端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高水平标准化系列活动,合力推动标准化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

坐落于聊城高新区化工产业园内的鲁西集团自2007年开始一直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现在,该集团又有两项国家标准即将发布。

鲁西集团化工事业集团质检中心副主任张晶晶向记者透露:“我们目前制定的两项含氟聚合物的国家标准,主要涉及含氟聚合物的检测方法和命名,经过两年的研制,这两项国家标准已经进入报批阶段,标准发布实施之后,将使氟材料的检测更加规范,进一步推动氟材料行业不断发展。”

通过国际、国家、行业、团体、企业等各类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鲁西集团尝到了“甜头”——产品销售量增加了10%,该公司每年经济效益增加10亿余元,产业链下游关联企业每年产值增加3亿多元。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为推动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做了两项“加法”,即“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和“放开搞活企业标准”。这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活力,推动新兴产业在聚焦标准化工作方面发力。

“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就是产业竞争的主导权”。在聊城高新区,这句话已成为共识。为此,他们把实施标准化战略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瞄准国际标准,提升标准化整体水平。据悉,聊城高新区在贯彻落实“加法”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标准的基本经验,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进国际标准转化应用。

以高标准推动融合发展

鲁西集团深耕高分子材料领域,制定了《技术创新管理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参与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制定了严于或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57项。他们还联合其他单位主导制定了2项聚酰胺国际标准,推动了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相关产品、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国门。

“这2项国际标准的发布实施,加速了企业与国际市场对接,推动了我国聚酰胺行业的发展,使企业掌握了国际市场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鲁西集团技术创新部副科长张艳君说,“目前我们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14项,这将推动鲁西集团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也增强了鲁西集团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作为实施标准战略的受益者,马新强有了新打算:“未来我们将依托现有的团体标准,持续从技术上进行革新,不断开拓市场,借助核心技术优势,依托重点实验室和新兴研发机构等重大平台,以及现有的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去开拓新的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

以建设产业链标准化城市试点为契机,聊城高新区瞄准打造质量强区的品牌战略目标,持续完善行业领域标准,制定了《聊城高新区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工作方案》《聊城高新区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聊城高新区标准化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等,围绕高端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高水平标准化系列活动,合力推动标准化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聊城高新区发展环境保障部部长杨继文向记者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激励引导骨干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技术标准新优势,促进产业链、企业链协同发展,以高标准助力科技创新、动能转换、产业融合。”(王延斌 龙秀生)

关键词:

推荐内容